1. <object id="4nsue"><progress id="4nsue"><strike id="4nsue"></strike></progress></object>
    2. <source id="4nsue"><ins id="4nsue"><button id="4nsue"></button></ins></source>
    3. <tt id="4nsue"><sub id="4nsue"><samp id="4nsue"></samp></sub></tt>
      
      
      <source id="4nsue"></source>
      1. <output id="4nsue"></output>
      <source id="4nsue"><input id="4nsue"></input></source>

      銀行加息使醫藥巨頭并購腳步放慢
      2004-11-16
          中國人民銀行提出從10月29日起對銀行利息實施上調,這一最新一次利率的上調,更讓醫藥巨頭們躑躅其收購腳步。

          北京康斯公司總經理王煜全認為,近年來醫藥業的頻繁購并,幾乎耗盡大醫藥集團的現金資產,銀行加息更加劇企業的財務成本。


          早于銀行的加息,國內醫藥巨頭們已經放緩其購并腳步。盡管眼下的加息幅度不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在新一輪的加息周期前,誰也不敢忽視由此提升的資金成本。


          ■ 藥企財務壓力


          王煜全告訴《證券市場周刊》,醫藥行業這兩年正處于整合期,深圳健康元集團、西安東盛集團、上海復星實業、上海華源集團、重慶太極集團、遠大集團、三九集團等醫藥巨頭都進行了大規模收購。通過幾起耗資巨大的收購案,有些企業已經面臨資金壓力,本次央行加息無疑將加劇企業的財務成本,使其資金面更加捉襟見肘?;蛟S,在財務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有些企業可能將無力進行新的收購。


          據了解,近幾年,雖然醫藥企業融資渠道拓寬,但并沒有改變向銀行借款融資的根本格局。從國內非金融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的結構看,銀行貸款仍占80%以上。目前,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超過18萬億元,加息0.27個百分點,每年就增加486億元的付息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內地幾大醫藥巨頭的資產負債率也居高不下。


          截至今年三季度,上海華源集團旗下的醫藥上市公司上海醫藥(600849)資產負債率達 69.21%;重慶太極集團旗下的桐君閣 資產負債率達80.09%;遠大集團旗下的如意集團是76.96%;三九發展 是78.13%;南京醫藥是78.90%。其中,上海華源集團旗下的醫藥上市公司華源制藥未在最新季報中披露企業資產負債表,而其2004年中報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1.79%。


          近期,頻頻傳出重慶太極集團、復星集團等公司資金鏈吃緊的消息。有媒體報道,太極集團因資金鏈吃緊已秘密向內部職工籌資8000萬元。


          ■ 資金之窘


          重慶太極集團是大型藥企,其旗下擁有太極集團西南藥業、桐君閣3家上市企業。重慶太極集團通過系列收購實現了企業的規模壯大。1997年收購桐君閣,2002年收購西南藥業,兩次收購共耗資人民幣3億元左右。


          而且,其在建工程中,僅太極工業園區和駐外機構兩項工程,今年就合計耗資2.4億元。據說,這些支出幾乎全是自籌借款。


          最新消息顯示,重慶太極集團通過西南藥業再次收購了重慶葛蘭素全部資產,所需資金為1.06億元。當地媒體報道說,該款項的來源也是企業的自籌和借款。


          有金融業內人士估計,太極集團及其旗下企業的銀行貸款可能超過10億元人民幣。


          而復星集團的資金狀況也不容樂觀。


          2004年8月,“復星系”資本版圖內的羚銳股份股權變動,身為第二大股東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復星醫藥)卻對垂手可得的控股權失之交臂。羚銳股份原外資股東曾積極策應和巧妙安排,希望將股權轉讓給復星醫藥,但復星方面最終并沒有受讓外資股東手上的股權。最后,外資股東以1600萬元的價格,將股權賣給第三方。盡管復星曾圖謀控股羚銳股份,但現在卻漸行漸遠。


          坊間傳言,“復星系”因為寧波建龍鋼鐵項目,無力追加投資。


          早前,“復星系”出資16.5億元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2004年也曾有消息顯示,復星實業投資26.5億元,在陜北榆林開發100萬噸甲醇等三個化工項目;豫園商城攜“復星系”幾家公司總計出資超過3.6億元,與山東招金集團共同發起設立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近兩年間,東盛集團通過一系列的資產重組,成功收購了東盛科技(600771)、潛江制藥、麗珠集團、青海制藥集團、江蘇啟東蓋天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上市及非上市醫藥企業。這些收購耗資不菲。


          2002年,在和健康元集團爭奪麗珠集團股權時,東盛科技曾共付出1.7億元代價。據了解,東盛在距離簽訂托管協議的前4天,即2002年4月12日將其所持有的東盛科技社會法人股5400萬股質押給建行貸款8000萬元。


          2004年9月5日,東盛集團主導收購云南醫藥集團,出資額7.5億元。這筆資金,對東盛集團而言并非小數字。今年7月底,麗珠集團配股,作為二股東的東盛科技如果參與配股,將要拿出近1億元現金。但是,至今東盛科技沒有表態是否參與配股。


          ■ 巨頭們暫停收購


          不知是否和自身資金狀況有關,幾大醫藥巨頭幾乎同時發出了暫停收購的信號。


          不久前,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東盛集團在收購云南醫藥集團后,接下來將把主要精力放到內部整合上,短期不再進行新的收購。


          2004年8月,朱保國告訴《證券市場周刊》:“這幾年,健康元進行了幾次大手筆收購,我們想停一停,放慢收購步伐,潛心進行內部整合,除非有特別好的項目,否則,短期就不再收購了。”


          朱保國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未來10年里,我國醫藥行業將出現大規模的整合,健康元集團的目標是進入業內綜合實力前5名。


          1997年,健康元前身太太藥業以2.8億元一舉收購了以生產粉針劑抗生素為主的深圳第三大藥廠深圳海濱制藥廠。2001年6月8日,太太藥業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以7000萬股流通股籌得17億元資金,開始了一系列收購。2002年4月,太太藥業耗資1.4億元收購了健康藥業(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并且購買了享譽中國30年的“鷹牌”花旗參注冊商標所有權。同時,太太藥業還耗資2.4億元,奪下麗珠集團第一大股東之位。2002年11月底,太太藥業出資5100萬元重組濟南東風藥業。2004年7月,從太太藥業變身為健康元集團半年后,即承諾拿出2億多元現金支持麗珠集團配股。


          重慶太極集團最近也叫停并購擴張,將經營重心轉向旗下三大上市公司的資源整合,從低成本擴張向“高技術、高效率、高效益”的方向發展。


          而遠大集團在醫藥行業并購中,后來居上,將雷允上藥業公司、常熟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收入旗下,還分別控股或參股了華東醫藥(000963)、如意集團、浙江醫藥。


          但最近,其在浙江醫藥的股權發生危機。2003年2月24日,國投藥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創業)與遠大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合同,前者擬向后者出讓其持有的浙江醫藥國有法人股9730.7591萬股(占浙江醫藥總股本的21.62%),轉讓價格為每股1.244元,總計12105萬元。轉讓完成后,遠大集團將取代國投創業成為浙江醫藥的第二大股東。


          浙江醫藥在10月12日發布公告,國投創業提出終止股權轉讓,理由之一是遠大集團未對國投創業于2003年11月24日和2004年5月14日兩次要求與其重新簽訂合同,并要求在10日內予以回復的提議做出任何回應。


          煮熟的鴨子要飛,遠大集團為何不急?


          一位接近遠大集團的人士說,在遠大集團收購的醫藥企業中,除雷允上經營狀況不錯,其他企業并不理想,遠大集團或許有心收縮戰線。據說,遠大集團當初與國投創業洽購其所持有的浙江醫藥股權時,購買價格低于每股凈資產。后來,國投創業要求抬高轉讓價格,遠大集團卻并不想多掏錢。


          ■ 機遇將拱手外資


          企業并購是并購雙方企業文化、發展目標等諸多因素的融合。因此,急速擴張難能避免收購“泡沫”。一些企業意識到慎重擴張的必要性,極力防止短期行為,這是中國醫藥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但是,中國的國門已經打開,國際資本早已虎視眈眈,并著手爭奪中國內地醫藥企業資源。


          北京康斯公司是成立較早的醫藥戰略咨詢機構,眼下幾大醫藥并購案中都有它的身影??邓构究偨浝硗蹯先粺o擔憂地對《證券市場周刊》說:“客觀上,內地幾大醫藥企業有必要暫停收購,但中國醫藥行業的并購浪潮并不因此退潮。相反,2005年外資銀行將大規模進入中國內地,外資醫藥巨頭和外資機構將展開大規模收購。外資不會等中資調整到位后,才一起比賽購并。希望朱保國、郭家學們能夠在國際醫藥巨頭展開大收購前搶先開始新一輪收購。”


          據了解,與早期以追求多樣化經營和獲取短期利益的收購不同,現在國際市場上的企業并購行為,更多出于發展戰略和爭取全球市場上優勢的考慮。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醫藥資源自然成為他們角逐的戰場。


          “中國內地企業融資手段還比較單一,多數靠銀行貸款,這次銀行加息,而且聽說還會進一步加息,大藥企在并購上會更謹慎?!币晃凰幤蟾吖苷f。


          朱保國的觀點是,行業整合和擴張決不能光靠借貸來完成。他說,今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使很多企業垮掉了,也敲疼了很多民營企業的頭,大家確實需要警醒。都知道健康元有錢,也在傳說我朱保國為手上的錢花不出去發愁,但我決不敢亂花錢,更不敢輕易花銀行的錢。


          天士力(600535)董事長閆希軍也說:“成也金融,敗也金融,這是中國民營企業始終也跳不出的圈子。這次宏觀調控,托普、德隆、西安達爾曼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先后發生資金鏈問題,就是教訓?!?


          一位醫藥行業專家表示,全球市場上特大型醫藥企業的壟斷地位不斷得到加強,可供并購的優質企業所剩無幾。近3年來,億元規模的并購案數量逐年下降,但并購涉及金額卻明顯上升。云南醫藥集團并購,東盛就要掏7~8億元現金,說明并購成本在上升,如果沒有銀行資本的支持,中國醫藥企業就失去行業整合的機會,一旦好的藥企和醫藥資源被外資整合,那么,中國藥企在市場上就只能受制于人。


          而國際醫藥巨頭已經將收購視線轉到中國內地,2005年,外資金融資本將被允許進入中國,外資必然會展開大收購,以奪取更多市場份額,甚至市場定價優勢。失去收購良機的內地藥企到時可能只好仰人鼻息了。”


      hc360慧聰網醫藥行業頻道  慧聰醫藥  醫藥  制劑 中藥 生化制品  藥品  新藥  抗生

      在线看黄色视频网站_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_亚洲一级性爱视频_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
      1. <object id="4nsue"><progress id="4nsue"><strike id="4nsue"></strike></progress></object>
      2. <source id="4nsue"><ins id="4nsue"><button id="4nsue"></button></ins></source>
      3. <tt id="4nsue"><sub id="4nsue"><samp id="4nsue"></samp></sub></tt>
        
        
        <source id="4nsue"></source>
        1. <output id="4nsue"></output>
        <source id="4nsue"><input id="4nsue"></input></source>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 午夜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