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批中成藥進入醫保目錄,將給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產品進入醫保目錄后企業的營銷工作應該如何開展呢?記者就此采訪了諸多業內人士--
誰是新醫保目錄受益者
"我們的復方阿膠漿原來主要通過OTC渠道進行銷售,此次被選入醫保目錄,將有利于拓展貧血治療領域的市場份額,與絕大多數沒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補血產品相比,復方阿膠漿無疑將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對于新的醫保目錄將中成藥復方阿膠漿作為補血用藥、阿膠作為中藥飲片(阿膠塊將于2005年進入中藥材目錄)納入其中,山東東阿阿膠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秦玉峰認為,讓功用類似于保健食品的藥品復方阿膠漿進入醫保目錄,這體現出國家重點扶持中藥產業、鼓勵醫保人群使用中藥的政策傾向。
據了解,一向以很強的產品營銷能力著稱的天津天士力集團,此次有荊花胃康、阿貝他、水林佳、藿香正氣丸、柴胡滴丸5個品種新進醫保目錄,加上原有的復方丹參滴丸、養血清腦顆粒,共有7個醫保品種,可謂"收獲多多"。
同仁堂作為國內著名的中藥上市公司,擁有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和牛黃清心丸等幾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拳頭產品,在行業中具有品牌、產品的多樣性和工藝的穩定性等優勢。此次又有33個產品進入醫保目錄,使該公司的醫保藥品總計達到143個。公司有關人士對記者直言,其產品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
而天津同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在此次醫保目錄調整中"一進一退"--腎炎康復片進去了,原來的醫保品種清咽片被退了出來,醫保產品數還穩事實上在11個。盡管如此,談到腎炎康復片的進入,該公司科技部負責人楚玉玲難掩興奮之表:"這個投放市場將10年的三類新藥經過充分臨床療效、安全性驗證,如今終于修成正果。"她認為,一個好的品種進入醫保目錄,消費者受益,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也會更經濟。根據她的預測,上市時年銷售額僅幾百元的腎炎康復片到今年預計達到4000萬元,如果公司在以前的學術推廣方面得力,地方醫保目錄也能相應跟進的話(因為該品種屬于醫保目錄中的乙類),相信明年該品種可以有20%-30%的銷售增幅。"近年來上市的中藥新品種很多,我們希望有更多療效好、安全系數高、價格適宜、適應人群廣的中藥進入醫保目錄"楚玉玲對未來的醫保目錄調整繼續保持熱切的關注。
有趣的是,天津同仁堂的清咽片被退出了醫保目錄,但咫尺之間的天津中新藥業的清咽滴丸卻列位其中,而且屬于獨家生產品種。這也許是緣于滴丸的劑型比較先進吧。
脫胎于上海中藥的上海和黃藥業雖然在幾年前就已經引入了香港和黃的資本,但其產品結構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此次醫保目錄調整對其影響甚微。據該公司總經理周俊杰介紹,作為一個已有20多年歷史的中藥廠,原本可以生產80多個品種,但因為適應市場需求進行了調整,現在生產線上大致保留10多個品種,這10多個品種在醫保目錄中的分布大致甲類、乙類各占一半。此次惟一的變化是有一個品種從乙類變到了甲類。"我們正在研發的新產品大致還有兩年時間才能出來,估計到那時我們會比較關注醫保目錄方面的信息。"
醫保目錄,增育億元產品的搖籃
制藥企業何以對產品進入醫保目錄看得如此重要?進入醫保目錄究竟對產品銷售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記者查到了一些數字:據統計,我國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經人1998年的1969萬人迅速升到2004年8月的11847萬人。而這1億多參保人恰是最有醫藥購買能力的人群,其醫保支出從1999年至200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5%;醫保支出占有全國藥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從1998年的7%上升至2003年的44%。由此可見醫保市場的潛力。從整體來看,目前我國國民醫藥消費水平還比較低,對醫療保險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
另一組重要的數據是,在國內藥品市場,醫院占據著70%-80%的市場份額,而醫保品種基本上是在醫院實現銷售的。以上海為例,2002年全市醫保籌資110億元,其中徐匯區應有20多億元,但年終僅該區就超支2億多元。
醫保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使眾多制藥企業對產品進入醫保目錄一直竭盡全力。對于制藥企業來說,產品能否進入醫保目錄,對產品的市場推廣和放大至關重要,并且已經成為行業內估計單品種市場容量的主要非量化指標。某產品一旦進入醫保目錄,如果其適用人群較為廣泛,就意味著潛在消費群體將迅速擴張,從而為企業帶來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而且,有專家認為,隨著未來參保人群的進一步擴大,醫保用藥在醫藥消費中所占比重將會繼續增加。事實上,已有眾多中藥企業相關品種在列入醫保目錄之后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天士力集團的復方丹參滴丸在2000年被列入醫保目錄后,至2003年該產品銷售額增長了229%,其單品種的年銷售額今年有望接近9億元;養血清腦顆粒在去年底被增補到老版本的醫保目錄中,銷售收入大幅增長,2004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619.5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2.43萬元,增長了118.69%。養血清腦顆粒的銷售額在今年也可望達到1.6億元左右。云南白藥早在2000年就進入到醫保目錄,助推了所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逐年提升,其復合增長率達到16.38%。
據了解,在目前已知的銷售收入過億元的50多個中藥產品中,80%都是過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相關企業為產品能夠入選醫保目錄而欣喜若狂了。